Fatty Crab
Neighborhood: Upper West Side
Address: 2170 Broadway(分店)Food | Decor | Service | Cost | Value |
12/20 | 12/20 | 14/20 | $$ | 5/10 |
![fc01.jpg fc01.jpg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verabebe/4aa43b193eaff.jpg)
Neighborhood: West Village
Address: 643 Hudson St (總店)
(between Gansevoort St & Horatio St)
New York, NY 10014
Phone: (212) 352-3590
過去在新加坡居住期間,乾媽帶我接觸了不少當地各式各樣的美食,而她本身是個來自馬來西亞的華僑,故也燒的一手道地好菜。新加坡由一個移民(華人、馬來人、印度人、白人等)組成的多元民族、宗教、文化、語言並存的國家,是不折不扣的多國料理天堂!棠主對"道地的"馬來西亞料理的認識,也從那裡開始。
現既接近入秋時分,就來介紹秋蟹膏黃,那牽掛縈懷的滋味。
3年前往紐約中國城的路上,看見 Hudson St. "肥蟹餐廳"外的斗大標誌"改進元氣,吃在肥蟹",想都沒想這華人開的料理,一定要特地前往捧場,安撫棠主"愛國的胃"。
跟長輩買了肥蟹餐廳的招牌菜-Chili Crab,印象深刻便是其辣椒醬確實是辣的道地。
去年,"肥蟹餐廳"在上西城開了分店,打通兩間店面的空間,擁有 74 個座位,不用再像總店那樣人擠人,夏天時餐廳外圍也會擺上 20 個戶外座位,讓客人邊曬太陽邊啃螃蟹?
店內裝潢以中國紅為基底,天花板掛著鐵工業的大風扇,牆壁是吉隆坡的壁畫,木桌鐵椅竹筷筒,在在表現馬來西亞當地的路邊小吃風情。
桌上還有一整罐的蝦味辣椒醬,頗有馬來風味。
菜單跟總店的設計如出一轍。
肥蟹餐廳的漢堡有豬肉跟牛肉口味,配上一杯伴有泰國檸檬西瓜汁,滋味ok。
下次想點點隔壁桌的 Steamed Buns(豬肉包)跟椰子水看起來也蠻誘人的。
馬來風光(辣炒蝦醬空心菜)。
肥蟹熱狗。很像是"7-11的大亨堡加上糯米大腸",跟一些小黃瓜條、醃大蒜、馬來蝦醬(Belacan)、XO 醬,麵包是馬鈴薯口感,偏乾,不討喜。但糯米大腸的顏色看起來比法拉盛"六六台菜海鮮館"的可口很多很多,但後者滋味,比較合胃口。
突然想起上一次在"北港台菜"買的"大腸包小腸",店家把特小塊切丁香腸包在怪異口味的糯米大腸裡面。完全無法聯想台灣何時有這款"大腸包小腸"。
半開放廚房。廚師們正忙著大火快炒。
酒吧台。
肥蟹餐廳的招牌雞尾酒-Fatty Sour。以威士忌當基底,加一些雪利酒(Pedro Ximenez Sherry),裡頭還飄著東方草本味,整體沒有過酸的口感佐著3顆櫻桃(maraschino cherries),很討同行友人的喜愛。
福建粗炒麵。麵條很粗很有嚼勁,以豬油炒的夠味帶甜辣,也有加入黑醋,拌著一些小片牛肉、蝦、小蛤蜊,口味尚可。
招牌辣蟹。
蟹黃綿細軟糯,黏稠的膏黃,是肥腴甘甜的滋味,可惜蟹肉不及上一回在總店喫的來得飽滿清甜,溼度保存不夠,不知是蟹的問題,還是蒸煮大炒的問題。從蟹肚、蟹腳到蟹鉗,整體來說,還算ok,另有配上烤的酥黃焦脆的白土司,店員很堅持推薦再多叫一盤白土司佐配,事後,那盤加點的乾土司,根本沒人要喫。
隔壁桌一對同志朋友,看我們張牙舞爪、雙手並用、看似喫的津津有味,問我推不推薦點,心想,若要以香港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或台灣的水準,實在有點難以啟齒…最後跟他說,這是店員推薦的招牌菜,有趣的口味,看你想不想嘗鮮嘍。
忘了是叫普爾茶還是烏龍茶,本只想點來配甜點。事後發現,完全不需要,甜點本身甜度拿捏的其好,風味佳,是此行最滿意的。
招待甜點是椰子口味的奶酪布丁+兩小片年糕(棠主本身不喜愛椰子口感的東西,除了"乖乖"椰子口味,但這個椰子奶酪布丁,真的做的很不錯)。
讓你一驚的是,主廚 Zakary Pelaccio,是個道道地地、如假包換的美國人!
"肥蟹餐廳"主廚 Zak 過去在吉隆坡生活過幾年,本身很喜愛當地小吃,尤其對海味的蟹,便決定把馬來西亞的飲食文化帶回美國。總店位在 Hudson St. 的西村,幾乎天天坐無虛位席,更不接受訂位,只能到場排隊,賺到荷包滿滿的 Zak,因此也在上西城開了分店。
突然發現餐廳放上幾塊"扇牌洗衣皂",是意指主廚是馬來料理的洗穢者?
離開餐廳,外面風大凜冽,最幸福的,不過是車子就停在餐廳門口前。
可以立刻飛奔回家摟著溫熱肚皮助好眠。